課程詳情
不要抱怨自己已經失去了做題的熱情,初三需要的,從來不是熱情,而是毅力。
不要讓心態(tài)問題占據(jù)了你大量的精力,中考需要的,除了心態(tài),還有實力。
不要在復習的時候擔心效率問題,你專注去做了之后,效率總會在某次中體現(xiàn)。
不要習慣于假設“如果當初”,要學會跟自己說“既然如此”和“那么以后”。
不要妄想有太多的人關注你的初三,不要責備朋友沒有在你低落的時候給你一個擁抱或是一句鼓勵,你要習慣你只有自己。
不要忘記你的夢想,哪怕實現(xiàn)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也要把它緊握在手中當作較強大的能量。
較后,你一定要能問心無愧地走進前說:“You deserve it”。
如果你的過程不,你永遠不能得到你想要的結局!不要拿“學不進去”“沒有天賦”當借口;
如果你沒有試過放棄你周末看劇打球聊Q的時間來做一套數(shù)學試卷;
如果你沒有試過要求自己在周日早上6:30起床洗漱好后7:00到教室讀早讀上自習等著食堂開門;
如果你沒有試過在算了5遍某道解析幾何卻仍然算不出來的情況下逼著自己在一張新的草稿紙上繼續(xù)工工整整地寫上第6遍的演算步驟。
如果你沒有試過,那你就沒有資格說“學不進去”!
因為你連想要學進去的欲望都沒有。
如果你化學次次不及格,卻沒有試過把書認認真真看一遍又一遍,把不懂的哪怕一丁點問題寫在本子上,一個一個地找老師解決;
如果你物理每每拖班級后腿,卻沒有試過把自己不會的題型羅列出來,再在基本的作業(yè)練習之上給自己找10道類似的題反復練習;
如果你英語單選題總是錯上2道,卻沒有試過罰自己每錯一道就在操場上跑兩圈,或是看著錯題老老實實翻書找到答案并把錯因寫在筆記本上用紅筆標注出較容易出錯的地方。
如果你沒有試過,那請你不要用“沒有天賦”當作逃避的理由。
因為愛迪生在說“天才是的靈感加上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的靈感是較重要的,甚至比那之九十九還要重要”的時候,他并沒有說“那之九十九可以不要”。那么,既然你都還沒有付出那之九十九,又有什么資格因為那的匱乏而放棄呢?
你想家么?或者你只是受不了在學校哪怕多呆?你受不了每天走進教室看到大家已經拿著卷子在狂刷,受不了每個晚自習之前陽臺外的同學大聲朗讀英語——那你就受得了回家過后看著爸媽為你忙這忙那,每每想問些關于學校、關于學習的事情卻又害怕攪壞你的心情增加你的壓力而沉默不語么?
你浮躁么?或者你只是想為自己找個理由逃離作業(yè) 、逃離教室、逃離那令人窒息的初三生活?
你只是翻開學校發(fā)的復習資料,看到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而留下的大塊大塊的空白和一個軟弱無力的問號,卻沒有勇氣熬一個通宵把空著的部分補上,所以你厭煩地合上復習資料,跟自己說“我很浮躁”。
你只是翻開教材,看到因為初一初二上課時候打瞌睡而留下的干干凈凈的書頁,卻沒有膽量找到老師讓他留你在辦公室補上你缺漏的筆記,所以你痛苦地合上教材,跟自己說“我很浮躁”。
你找到一個人跡罕至的校園角落,你望著什么都沒有的暗紅色夜空和體育館亮著的燈,你安慰自己說你這是在讓浮躁的心靜下來,可事實是,你什么都沒做,只是望著一片和你毫無關系的夜色發(fā)了半個小時的呆。
你迷茫么?或者你只是覺得自己離當初許下的夢想越來越遠?你拿著的,按照老師教的算法計算著自己在全省的名次,再對照目標高中的線,驚訝地看到自己的差距。
然后呢?你就這樣任由差距越來越大,你把時間奉獻給校園八卦的閑聊,把精力留給對夢想遙不可及的嗟嘆,可你從沒想過奔跑起來,縮小那個差距,追逐你的夢想。
不要拿“以后還會見到類似的題型”來麻痹自己,因為你“暫且放過”的那一道題,很有可能就是你的5分;
不要拿“以后有的是時間”來安慰自己,因為你“放松休息”的周末,很有可能就會累積成你和對手之間永遠也追不回來的差距;
不要拿“我今天已經很努力地做完了作業(yè)”來滿足自己,因為你踩著晚自習的下課鈴聲奔回寢室洗漱的時候,還有人正好在十點半前刷完一張你見都沒見過的數(shù)學卷子,正拿著紅筆在一道一道地訂正……
記住,總有你所達不到的,總有你爭取不來的,你所做的努力,從來不夠。
我們總習慣于事后再去假設:想著如果當初可以克制自己的懶惰多刷一些題,如果當初可以少打一場籃球多看一本教材,如果當初可以靜得下心來認真整理一套筆記,或許就不是現(xiàn)在這樣的結局。
你或許更喜歡看網上周立波的那段“你的青春被狗吃了么”的激昂言論,你或許更喜歡看報紙上關于某省中考從來不上課外班的報道,你或許還在抱著僥幸的心理聽老師講所謂教育局的內部消息,你或許看著微博上各種宣揚倒計時,卻在默默安慰自己“沒事,中考還早”……
可是你有沒有看過另外一段網傳的“你的良心被狗吃了么”的慷慨陳詞;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中考或許比你少了那兩三個小時的課外,但他們比你多的,是的學習策略、良好的思考習慣,和自己默默的用功努力;
你有沒有在意老師透露完那些“內部消息”之后總結的那句“無論怎樣,我們要把自己的功課做到家,以不變應萬變”;
你有沒有擔心過或許就是那句安慰性的“沒事,中考還早”讓你略過你不想做的那道函數(shù),而你放棄的這道題,可能就是今年6月你哭都哭不回來的14分……
中考真的太重要,重要到只是一分,你就可以去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多做對一道題,你的高中就是完全不同的。